我是大家庭長大的孩子
有些溫暖我們習以為常直到被提醒
.
國中時,有一段時間只要晚自習回家
嬸嬸就會煮義大利麵(彩色螺旋狀的那種、很討小朋友喜歡的那種)然後搭配黑胡椒醬給我們當宵夜
我們是指我、我弟、我堂妹(嬸嬸的女兒)
當我在聯絡簿紀錄起這樣的日常時
那時候我的班導回應我
「哇~回家就有嬸嬸煮的熱騰騰宵夜好幸福阿」
對也
煮宵夜給我吃的是嬸嬸耶
不是媽媽、不是爸爸,而是嬸嬸耶
在我們心中
家裡不是只有爸爸媽媽,而是還有很多長輩
(當然這也有很多麻煩之處,我還曾經很討厭自己在大家庭裡長大,不過就不延伸了)
只要是女性的長輩:媽媽、嬸嬸、阿嗯
就都是會煮飯給我們吃的人、
都是會唸我們、指正我們生活常規的人、
都是愛我們的人,
這就是在大家庭裡生活的日子。
很多溫暖我們習以為常了,直到被提醒。
被他人提醒、
被成長後的自己提醒、
被城市的孤獨提醒。
現在看著自己兒子也宛若是在大家庭長大般,
除了慶幸自己騰出雙手,也多了一種甜苦夾雜的欣慰。
欣慰兒子有這麼多阿嬤陪他玩耍;
欣慰媽媽、嬸嬸、阿嗯、叔叔們在店裡清閒的時光,有個逗樂他們的嬰兒;
欣慰我與大家庭的關係,因為鄉下育兒後又重新牽起橋樑,不管是他們與我還是他們與他們之間。
#ki育兒日記-鄉下育兒